最后一周!这群90后 00后将堕入深渊!
2019-11-04 21:06:11
  • 0
  • 2
  • 2

来源: 叶檀财经   原创: 时晨晨

文/时晨晨

社会套路深,专坑年轻人。

有人费尽心思,研究各种套路,制造一个梦幻泡沫,一步步引诱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走向深渊。

越梦幻,越喧嚣,陷阱就越深,寒意就越刺骨!

全是套路!专盯着年轻人的钱!

11月刚到,各大品牌就开始行动,铺天盖地的广告,一遍遍不间断的刺激神经。

没有丑女人,漂亮女人都是行走的人民币;20岁看上的衣服,现在不买,等30岁买得起了,却也不合适了;没有房子,没有车子,没有对象,自己再不对自己好点儿,日子还有法过吗?

刷一波洗脑的广告后,赶紧找个明星代言,再来一波宣传,然后发售限量款产品,让消费者排队,队伍越长越好,实在不够就找一些临时演员。

名人示范+限量发售+排队,一套“标准”流程下来,极大的刺激了措施恐惧症,年轻人就乖乖的把手里的钱交了出去。

这还不算完,一个套路不够,就再来一个,只要年轻人手里还有钱,商家就有套路。

年轻人不是爱看直播吗?不是爱看短视频吗?好,卖货给你,把钱交出来。

一个活动带货3个亿,一年带货30亿,一个网红抵得上一个销售队伍。每个带货网红都是商家的摇钱树,也是年轻人的“吞金兽”。

卖的这些货有这么好吗?有这个疑问,就显得外行了。大家看见形形色色的骗局,也都会嘲讽一句,被骗的这些人脑子有问题吗?

这是套路!背后有一整套,他们充分利用了人的心理缺陷,你去也一样,一般人根本扛不住。

“Oh,My God,这个口红真的真的真的太好看了,买它买它买它!”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会严重降低,集体变得无意识。为了获得认同,别说花点金钱了,是非都能抛弃,来换取一点点归属感。

从头到尾,年轻人做出的决定,看似都是自己做出的,实际上都是商家在背后“操纵”。

90后刚挣了点儿钱,就被消费主义掏空了。00后还没挣钱,就已经学会了用一千种方式花钱。

年轻人集体陷入消费狂欢,已经失去理性和控制,普遍都是“自杀式消费”,工资在银行卡里就走个过场,没焐热就出去了。

十月的工资交给双十一,十一月的工资交给双十二,十二月的工资交给元旦,一月的工资交给春节,来年还有情人节、520、七夕、618、818……一年下来,钱就这么没了,年轻人一半以上都没有储蓄。

蚂蚁金服《2018年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35岁以下的中国年轻一代,有56%的人暂未开始储蓄,开始储蓄的44%的人中,平均每月储蓄也才1389元。

中国人爱储蓄的优良传统,到这一代年轻人这里断掉了。

年轻人深陷泥潭 被网贷逼疯!

为了敲醒这群蠢货,监官媒苦口婆心,真是操碎了心。

“双11”前,人民日报、新华社就接二连三发文和转载,警告网红带货割韭菜,敲打产品质量,提醒年轻学生理性“剁手”。

因为网红带货也不违法,消费主义和理性消费之间的度也比较难把握,所以无论是6月份的市场监管总局等8部门的行动,还是官媒提醒,都只能旁敲侧击。

如果拉长时间,把新闻连起来看,官媒真的是用心良苦。

3月20日,新华网直接发文,提醒年轻人不要超前消费、透支消费,别让消费主义陷阱掏空梦想。

1月28日,人民网刊文,明确反对“物质俘虏”的消费主义,提醒年轻人一旦掉进消费主义陷阱,从观念到行为都将超出理性范围。

再远就是2018年2月份,人民日报刊文,物质幸福时代已经结束,新时代来临。

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人民日报为啥用整篇文章,告诉大家不要追求物质,获得幸福有10个条件,甚至教大家18种方式,来实现幸福,就是因为他们看到年轻人消费出了问题,而且还是大问题。

花钱谁都会,问题是,没有公主命,却犯公主病,“定金一时爽,尾款火葬场”,没钱就去借,欠了一屁股债,给大家添麻烦了。

这才是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不管90后人均负债超过12万这个数据准不准,但是这届年轻人敢借钱千真万确,花呗、借呗、白条、信用卡等等,各平台都有欠债,根本还不起。

2019年央行数据显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高达838.8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86%,较2014年的357.64亿增长134.55%,较2010年的76.86亿增长10倍!

花钱容易挣钱难,欲壑难填,缺口越来越大,“正规”平台借不到钱,就去各网贷平台借钱。

2007年,网贷出现,到2015年网贷平台数量就达到了3500家,交易规模也从零攀升至2017年的2.8万亿。

欠钱是要还的,欠正规平台的钱“还好”,顶多上信用黑名单,就怕年轻人到处借网贷,它们路子也野多了,分分钟让你见识大千世界,全是奇葩。

网贷催收已经成了一个江湖,从业人员全都是一些地痞流氓小混混,他们都是“光脚的”,啥都不怕。

堵锁眼、拉横幅、泼油漆的招数早就不用了,堵门、24小时跟踪、隔三差五揍债务人等暴力催收已经非常常见。更绝的是,带一群艾滋病人催债,啥都不说,在你家一坐,把小红本往桌子上一拍,不还钱就去挠你,真是能把人逼疯。

非常多年轻人承受不了这些压力,选择轻生。更可怕的是,催收江湖还发明了一个概念,“终身催收”,人死了,遗产也要催收。类似的新闻,隔三差五就会爆出来,以致于大家看见这些消息都不感兴趣了。

现在大家理解,为啥全国范围内扫黑除恶了吧?那是为了救误入歧途的年轻人的命!大家根本不知道,为了拯救那群蠢货,国家操了多少心。

一直以为网贷离我们很遥远,实际上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给了我极大冲击。

我们一位檀香的老公背着她借了不少网贷,天天打电话催债,发短信恐吓,被困扰了很多年。今年国庆节,大学一位同学也因为网贷开煤气自杀了,一位远房表哥也因为网贷“失踪”了,现在还有一位同学饱受网贷摧残,一直找人借钱。

网贷毁了年轻人,留下来的次级贷,也给金融系统造成了巨大风险。

有能力还钱的不搞网贷,搞网贷的年轻人,都是没能力还钱的,这些都是次贷。网贷规模急剧膨胀,高达万亿规模,比几家银行的规模都大,已经给金融系统带来非常大风险,所以必须收缩规模,拆除炸弹。

从2018年开始,各监管部门就清理网贷,平台数量急剧下降,贷款规模迅速萎缩,大量违规平台跑路。

2019年,更是进一步行动,全国各地全面清理网贷平台。

9月6日,宁夏取消6家网贷平台,10月23日又取消一批小额贷款公司;10月16日,湖南省宣布取缔辖内全部网贷机构P2P业务。一夜之间,湖南省24家纳入行政审查的网贷平台全军覆没。10月18日,山东省也宣布,将全部取缔未通过验收的P2P网贷机构。

网贷平台全面撤退,已经是大势所趋。

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拯救那些走入歧途的年轻人,罪魁祸首就是,管不住手、超前消费。

债务让人滑向深渊 深陷贫穷陷阱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强,已经连续5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第一动力。

但是我们要分清,消费主义不是消费,过度消费主义不是拉动内需的正道。早在2013年,人民网就载文警示:要消费,不要“消费主义”。

对于个人来说,理性消费的底线就是,不借贷。

关于借贷我们说过很多次,在《负利率时代的泡沫、掠夺和危机》这篇文章,我们提出,财富的真正要义,不是资产,更不是银行存款,而是负债能力。

更早的时候,我们提出过杠杆三重门:最优的杠杆是用来投资,因为它可以创造受益;次优的杠杆用来买车等固定资产,因为它既廉价又照顾了生活质量;最差的杠杆就是消费贷,现金贷等等,一旦陷入进去,就会吞噬整个人生。

同样是负债,结果可能天差地别。80后很幸运,按照工作、结婚、生子的人生节奏,他们的债务都用来买房了,现在各个身价不菲。90后最悲催,各种网贷在他们还是学生的时候已经下手,他们的债务都用去消费了。

最典型的群体就是三和大神,他们没身份证,没手机,吃挂面,睡网吧,干一天工玩三天,毫无梦想,跟行尸走肉一样。

年轻人,堕落的开始都是,借网贷消费。

债务和消费一结合,年轻人基本上就废了,陷入贫穷陷阱,永远也走不出来。

本来,年轻人摆脱贫穷就很难。

因为穷,物质诱惑很大,生理需求就想要经常买东西。无论怎么努力,都买不起真正能摆脱贫穷的东西,比如房子,所以根本没有动力储蓄,不如多买些化妆品,把钱花了。

因为目标太遥远,存钱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小,又得一次一次的忍受着消费的诱惑,跟肌肉用多了会劳累一样,抵制诱惑的次数多了,也会沦陷。

所以,年轻人一直在贫穷陷阱里挣扎,偶尔有一些意志坚定的人,很快走出贫穷。

但是,一旦染上债务,年轻人基本上走不出贫穷陷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高额的利息,以及催债人的骚扰,工作也搞不好,工资也很低。

收入刚超过临界点,债务就来了,一下子又打回原形。

切记,远离消费主义,远离带货网红,远离各类网贷,他们会毁了你。

不如存点,多上上课,多读点书,多学点儿技能和知识,把工作做好,让公司加点工资。

叶檀老师说过,绝大多数人得靠工资活着,工资才是最重要的依靠,要守住这个根本。

这些都是真话,在千丝万缕利益的瓜葛下,没人愿意说了。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