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评论通讯社
世卫大会成为大国外交博弈的角力场 图取自世卫网站
中评社华盛顿5月19日电(记者 余东晖)中国领导人在世界卫生大会上宣布两年提供20亿美元国际抗疫援助,在美国激起强烈反响。美国主流媒体报道,美国官方继续指责,美国学界担心风头被抢,显示中国的最新举措戳到了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软肋”--国际领导力衰退。
今年的世卫大会被广泛认为是新冠疫情下,美中大国竞争的重要竞技场。《纽约时报》指出,世卫大会成了美中两国在新冠病毒问题上不断升级的紧张关系的展示窗口。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8日在世卫大会视频会议开幕上宣布的5项措施,尤其是两年提供20亿美元国际抗疫援助,中国愿将自己研发的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这两项,格外引人注目。这两项承诺所以在美国激起强烈反响,是因为契合当下的背景:特朗普宣布对世卫组织断供;美国担心在与中国的疫苗研发竞争中落后。
特朗普对世卫断供的理由是,美国向世卫组织缴纳的会费是中国的10倍,但世卫组织却“以中国为中心”。几天前,在各方反弹之下,特朗普政府传出消息,可能部分恢复对世卫组织提供资金,即“10%计划”,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出多少,美国也出多少”。然而,现在中国承诺的抗疫资金是美国过去两年提供世卫组织资金的两倍多,美国会跟吗?
对此,白宫国安会发言人尤利奥特(John Ullyot)18日称,中国的承诺“是一种象征性的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因为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对中国政府没有履行国际卫生条例的义务承担责任”。他还说:“作为疫情的源头,中国有特殊的责任付出更多,给予更多。”
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天则没有评论中国的承诺,而是继续批评世卫组织“以中国为中心”,甚至骂世卫组织是“中国的傀儡”。然而,当中国、法国、德国等国家领导人纷纷亲自在世卫大会上抛头露面,呼吁抗疫国际合作时,给世卫组织断供的特朗普既不发表讲话,也没有让美国就全球抗疫做出什么新承诺。
相反,特朗普给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写了洋洋洒洒4页的长信,主旨就是指责世卫组织“包庇”中国,扬言“我不能允许用美国纳税人的钱继续为这样一个显然不符合美国利益的组织提供资金”,威胁如果世卫组织30天内不做出重大实质性改革,美国将永久停止向世卫组织提供资金,并考虑退出世卫组织。
代表美方在世卫大会上做简短发言的美国卫生部长阿扎指责世卫组织“没有获得世界所需要的信息,这一失败使许多人失去了生命”,还不点名地指责中国“试图隐瞒这次疫情···对他们的透明度义务进行了嘲弄”。
一方是断供之下继续威胁指责,一方是压力之下实际行动支援,不管外界对中方承诺的动因有什么揣测,但中美两个大国此时在全球抗疫中的姿态高低,对比是够鲜明的。
此次世卫大会成为中美大国外交博弈的战场。《华尔街日报》指出,美国利用这次大会来推进两种地缘政治姿态,但两项举措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第一,美国试图让台湾重新以观察员身份出席此次世卫大会,以支持台湾参与国际舞台来表达新冠疫情下对中国的怨恨。此次大会举行之前,美国府院都为此鼓与呼,但并没有自己出来在世卫大会提案。大费周章,台湾依然没能获邀参会,关于台湾参加世卫大会的提案也没有列入此次大会的议程。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18日发表声明,谴责将台湾排除在世卫大会之外,并对世卫组织和中国提出指责。中国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19日指出,在世卫大会炒作涉台问题不得人心。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铁的事实不容置疑,铁的原则无法撼动”。
第二,美国敦促其盟友对中国和世卫组织在此次新冠疫情中的表现展开“独立调查”。由澳大利亚牵头并获60多国支持的“独立调查”决议草案最后不了了之,世卫大会审议的是欧盟起草的全球应对疫情决议草案,并没有针对单一国家,更不是专门针对中国,中国还加入成为这个草案的100多个提案国之一。
习近平在世卫大会上致辞表示,中国支持在全球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全面评估全球应对疫情工作,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但他强调,这项工作需要科学专业的态度,需要世卫组织主导,坚持客观公正原则。谭德塞也表示:“要真正做到全面,这样的评估必须包括所有参与者真诚地做出的全部反应。”
这两方面的实际结果至少说明,在本届世卫大会上,并没有出现中国“孤独站在舞台上”,遭到“群殴围攻”的局面。相反,因为中国的重大承诺,反而让国际关系学界更加关注美国在全球重大事务中领导力的缺失,以及中国“趁机填补权力真空”。
中国疫情基本得到控制,而美国疫情仍在扩散,这也使得中国在这场外交角力中处于有利位置。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统计,到5月18日,美国已报告新冠病例近151万,死亡超9万人;中国已报告新冠病例8.4万,死亡4638人。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费和中国项目主任布兰切特(Jude Blanchette)对《华尔街日报》说,“这(世卫大会)不仅关乎中国,也关乎美国。人们渴望领导力。···这就把球推给了美国:你得到了什么?”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在应对此次全球疫情中,没有一个国家或组织能够领导全球反应;不同的国家遵循了他们自己不同的剧本。一些分析人士说,至关重要的是,美国对其欧洲和亚洲长期盟友几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这导致了“中国试图介入政治真空”。
《纽约时报》指出,特朗普退出全球舞台为中国创造了机会,中国一直在寻求重塑长期由华盛顿主导的多边机构。曾在奥巴马时期任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主管官员的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何瑞恩(Ryan Hass)说,一种熟悉的模式已经出现--中国试图利用美国退出全球领导地位为中国谋得优势。
曾几何时,美国希望中国做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为全球事务多出力。当如今中国愿意为国际社会负起责任时,美国学界又如此担忧,不是因为中国的攻势太猛,而是因为美国自己让出领导权。中国轻轻一碰,便戳到了美国现在的“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