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肯放过中兴:高通可能成为了一个牺牲品
2018-04-22 11:05:46
  • 0
  • 1
  • 2

 来源:砍柴网

美国商务部对中兴通讯长达7年的禁购零部件引发轩然大波。7年之痒,偏偏是在这行业处于变革之时。中兴将要错过了的,可能是整个5G时代,还有“中国制造2025”。

美国宣布禁令后,现在中兴通讯最低估值已调整至25 .03元/股,相当于两个跌停板。据路透社估计,中兴有25%-30%的零部件来自美国,其最为核心的零部件都依赖于美国供应商。财通证券指出,如果禁令生效,初步估算中兴受影响的业务或达400亿元以上。

可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美国如此下狠手,也会波及自家企业。

路透社指出,如果中兴受到制裁,高通等美国半导体公司将遭遇三重威胁:

1、失去一家重要客户(中兴)
2、对手因成为替代厂商而受益(三星、联发科等)
3、因中国报复美国而受牵连

目前,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即芯片)需求市场。2017年,高通、博通美国21家半导体上市公司有37%的营收都来自中国,其中Skyworks的中国营收占比高达83%。

高通发现自己处在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这不是高通造成的,也不是高通愿意看到的。这家移动芯片与通信巨头只是不幸地在尴尬的时间,用尴尬的方式,以尴尬的原因卡在正在掰手腕的全球最大两个经济体之间,成为了又一个牺牲品。左右不是,进退两难。

1

对中兴赶尽杀绝

美国商务部周四重申,对中兴的禁令目前没有扭转的余地或者协商空间,要等待七年之后才有望重启协商。这意味着,在这七年时间,中兴再也无法使用和采购美国的软件、硬件、技术和服务。对中兴来说,这不啻是灭顶之灾。

中兴目前有30%的供应链来自美国,但无论是网络设备还是智能手机,其中最为核心的零部件都依赖于美国供应商。操作系统、手机芯片、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存储芯片、手机玻璃、光学元件等核心零部件都来自于美国谷歌、高通、博通、英特尔、美光、甲骨文、康宁等科技巨头,短期无法找到能保持相同竞争力的替代产品,甚至根本没有替代产品。没有这些美国零部件和技术,中兴就造不出网络设备和智能手机。正如中兴自己所说,禁令将使得公司进入休克状态。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已经不是中兴企业本身可以挽回的,只有依靠政府出面协调谈判。然而,即便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昨天已经明确表示,中方随时准备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今天美国商务部还是给出了一个极其坚决不松口的态度,看不出任何给台阶的空间,也没有要给中国商务部介入周旋的意思。

十年前美国金融危机中有一个热门词“大而不能倒”,意思是即便一些巨头企业自己作死,国家也不能坐视不管,因为这些企业的倒闭会对行业乃至国家利益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正因为如此,美国才被迫出手救援大摩、高盛和美国国际集团(AIG),才不得不出钱支撑底特律汽车三巨头。

原本谈判就是利益交换,双方各让一步,各取所需,皆大欢喜。现在一方全程铁面不肯交易,那另一方也只能弃子准备后续报复了。毕竟中兴是中国两大全球化通信巨头之一,拥有8万多名员工,年营收超过千亿人民币,去年净利润45.5亿元。

中兴的生死存亡不仅关系到一个庞大企业乃至一个生态链的就业问题和财政收入,更关系到中国在未来5G通信中的竞争力和话语权。这是一家对国家具有战略意义的龙头企业。

2 

高通急于完成收购

高通正是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下,发现自己处在一个特殊的夹板境地。

高通并不想在这个时候成为尴尬的主角,只是他们收购恩智浦(NXP)半导体的交易正好就卡在中国商务部手中。这是高通完成收购案的最后一道反垄断监管审核关,而且也是中国商务部正好捏在手里的一个筹码。

高通极其迫切地希望完成44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的交易,扩大自己的未来芯片业务版图。这笔交易是高通梦寐以求的,两家芯片公司的业务正好彼此相错,重合业务不多。高通芯片专注于移动计算与通信领域,而恩智浦芯片侧重于智能汽车、物联网、移动支付和安全领域。

近年来,全球半导体行业正处在整合大潮涌动的大背景。安华高连续以370亿美元和59亿美元收购了博通和博科(Broadcade),在短短几年内打造了一个半导体行业排名第四的新巨头;英特尔同样连续以167亿美元和153亿美元收购了FPGA芯片巨头Altera和自动驾驶芯片巨头Mobileye,横向在无人驾驶领域完成了完整布局。

对于刚刚摆脱博通千亿美元恶意并购案阴影的高通来说,这种危机意识显得尤为强烈。他们迫切需要通过并购恩智浦实现强强联合,在智能手机、移动通信、物联网、智能汽车和移动支付五大芯片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才能确保自己未来的行业地位。这笔交易已经通过了全球八个监管部门的反垄断审核,就差中国这一道关口了

但中国商务部昨天表示,高通提出的并购方案不足以消除交易对市场竞争产生的不利影响,高通已经撤回原先方案并重新申报。这也意味着,高通和恩智浦已经无法按照原先设定时间(4月25日)完成交易,只能协商推迟到7月份。

如果两次推迟仍然无法通过审核的话,那么高通就不得不放弃这笔已经耗时18个月的交易,还要支付20亿美元的违约金。

3

中国市场至关重要

为什么高通收购恩智浦需要中国政府的反垄断审批?因为这笔交易会直接影响到中国市场的未来行业竞争格局,而且高通在中国的营业收入远远超过了中国反垄断法规定的审查级别。如果高通不经中国审查强行完成交易,那么因此引发的退出中国市场的惩罚,对高通来说是无法承受的沉重。

或许在美国科技巨头中,没有哪家比高通更在乎中国市场。

这家芯片巨头上一财年全球营收223亿美元,其中来自中国市场的营收接近150亿美元,营收贡献占比三分之二,而且近年来还在不断提升。而本土美国市场的营收已经微乎其微,毕竟美国唯一的手机厂商苹果使用自己的A系列处理器,何况苹果还因为专利纠纷拒绝缴纳专利授权费。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国。近年来,华为、小米、OPPO、vivo等中国手机厂商强势崛起,已经组成了仅次于三星和苹果的第二阵营,把LG、索尼、HTC等传统厂商甩在了后面。失去中国市场是高通万万无法接受的结果。这也是高通2015年非常配合地低头认错,向中国政府缴纳9.75亿美元罚金的主要原因。

单是失去中兴这个重要客户,对高通来说已经是损失惨重。去年中兴手机全球出货量高达4300万部,其中的处理器、基带芯片和专利授权费等等,都是高通的营收来源。这意味着高通今年的业绩又是雪上加霜;他们刚刚宣布在加州总部裁员1500人,以节省10亿美元成本。去年苹果拒绝支付专利授权费,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高通的业绩。

但高通现在并没有多少游说美国政府的底气。今年3月,他们刚刚得到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帮助,在处境不利的情况下摆脱了博通长达半年时间的1200亿美元恶意收购阴影,才得以继续保持独立。

哪怕博通把总部搬回美国,也没有打动联邦监管部门。美国政府的否决交易理由是国家安全,担心博通入主高通会损害后者的研发投入,给中国华为在未来通信技术标准中带来竞争优势。

4

贸易大战一损俱损

所以,高通始终对美国商务部的中兴禁售保持着沉默。

一方面,高通作为美国公司,必须要遵守美国政府的法规,更要感谢特朗普政府帮助摆脱博通的恶意收购;
另一方面,高通也非常谨慎地避免任何有令中国不满的举动,希望中国政府能够放行自己收购恩智浦的交易,未来继续在中国保持营收增长。

中美两国经贸关系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剑拔弩张阶段。上月底,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价值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开征惩罚性关税以来,并限制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并购投资,中国也很快宣布了同等的500亿美元关税报复措施。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政府随后还可能会提出1000亿美元的额外惩罚关税。

美国政府近期连续推出举措,基本将华为彻底排挤出了美国市场,并对中兴实施了几乎绝杀的禁售令,甚至可能对联想和阿里在美国的业务采取不利举措。

这些非贸易壁垒举动一方面意在遏制中国的科技竞争力,另一方面意在对中国施加压力,迫使中国进一步向美国产品和企业打开市场,扩大美国商品的进口额。

接下来中国政府还会采取哪些报复措施?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在手机芯片领域,中国手机厂商和高通几乎是唇齿相依,贸易战的结局是极其惨烈的,也是彼此都无法承受的。

没有高通的芯片,中国智能手机厂商的中高端产品竞争力会大打折扣(华为除外),在全球市场竞争中会直接处于不利局面。而没有中国市场,高通更会骤然失去三分之二的营收收入,直接影响到未来的持续研发竞争力。

实际上,随着此次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任何一家存在经贸往来的中美科技企业都可能会成为牺牲品,在两个经济大国扳手腕的过程中无奈地被夹在中间。

大国角力的进程已经不是一家企业能够左右的。经济全球化使得中美两国的科技行业利益密切相关,虽然美国科技巨头占据着芯片等上流技术,但他们要实现可持续增长,也在制造、供应、市场等方面无法离开中国合作伙伴。一损俱损,共生共荣。

解开当前这个困局的唯一手段,是两国政府之间的贸易谈判和利益博弈,而这场贸易战的结果会彻底重写未来两国的贸易规则。

华为、中兴、高通,下一个会是谁?希望这个名单,越少越好。

中国“芯痛”,谁来拯救中兴

话说回来,无论中兴有多少“冤情”,更值得重视的,是事件背后揭露的残酷、但一直被忽略的现实。

集成电路被誉为电子工业的粮食。与国际主流水平相比,中国“芯”的落后是全方位的,几乎所有的设备、材料都依赖进口。FPGA、存储器全部进口,而中国能做的产品也落后很多。

中兴贵为大国重器核心资产、第二大电信设备制造商、5G急先锋。以中兴的千亿规模的体量,一旦倒下对中国通讯科技产业的影响,实在是不可估量。美国此时发难,不仅是要干掉中兴,更是要压制中国制造2025这一伟大战略。

知乎有一个“科普”帖子介绍,中芯国际今年终于量产28纳米制程芯片,但实际上台积电7年前就做到了,明年已经准备量产7纳米;生产芯片关键设备光刻机,ASML已进入13纳米级别,中国却连193纳米还造不出来。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达到2601亿美元,大幅超过原油进口额;贸易逆差接近2000亿美元,较上年增加近300亿美元。

经济评论员叶檀评论,“好的地方就是相当于进行了一次科普,大家都意识到这个科研科技这一块是最重要的。但是因为芯片不是喊喊口号就能做出来的,它牵涉到到产业链经济化、标准化,还有国产品牌应用的问题,我们即使能生产出芯片,生产芯片的机器也是进口的。所以从芯片这个角度来说的话,我们是被逼得死死的,没有还手的余地。”

叶檀还说,长期看,没有所谓的“弯道超车”的可能。“所谓差距根本没法说,因为你根本没法做。芯片工艺设计这块,是几十年的技术差距。”

奋起追“芯”,才是王道!

先来看一下中兴的营销数据:

中兴通讯运营商网络收入638亿元,占58.62%;政企业务收入98亿元,占比9%;消费者业务收入352亿元,占比32%。这其中最核心的落脚点在于:基站、光通讯和手机,缺供的重灾区就是老大难“芯片”。

基站的芯片与小飞机芯片不可同日而语,试用到量产最少得2年,这一块国产没有供应;光通讯领域国内的厦门优迅能实现量产,但只限于低端货。

没有高端芯片的供应,意味着什么你应该很清楚,通讯半导体的世界,可不存在拼多多凭消费降级逆袭的故事。

事到如今,究竟谁能救得了中兴通讯?

在近几年的奋力追赶下,中国“芯”的国际地位已经有所提高。报告显示,在全球纯芯片设计公司50强中,2009年只有1家中国公司入选;到2017年,上榜中国公司数量增长到了10家。

或许,同样面临危险的华为安全得多。2017年华为年报显示,其研发费用高达897亿元,占全年收入14.9%。华为研发费用折合美元138亿元,仅次于仅次于亚马逊(161亿美元)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139亿美元),总额居全球第三。

不仅资金要投入,人才更要投入,两者交合才能擦出科技进步的火花。

其实,面对中兴被美国封杀,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近日一张意为“中兴通讯创始人侯为贵出山为制裁案四处奔波”的图片刷屏朋友圈,从中兴内部人士向南都记者提供的照片可以看到应该是在深圳机场,2016年宣告退休、现已76岁的侯为贵走在前面,后面跟着中兴董事长殷一民和CEO赵先明。

中兴风雨飘摇,老将出山,在中兴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