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华
致远平台开发部总监
观点摘录:
软件如何在鸿蒙的系统上继续延用,这既是战术,也是战略思考,去借势和借机制,抓住国产化信创替代的机会。
To C来讲的话,无论在终端的穿戴设备或者其他物联网设备,我觉得普及率应该会得到很好的提升。
To C、To B的指标是装机量,在未来,终端上使用的量用什么方式考核,操作系统一定是有载体的。
发言内容:
刚才各位专家都谈了很多战略的问题,从我的角度来讲,日常接触技术会比较多一点,今天也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致远互联是一个To B的软件厂商,所以我的观点和论点,都是在To B上和鸿蒙操作系统之间的一些关系,包括后续发展的一些思考。
我的分享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眼前,一部分是未来。在眼前来讲,鸿蒙现在难点可能是在于生态,其实在办公领域我们也遇到过一些这样的问题,在《75号文》信创推进过程当中,我们也有很多的机会去做信创的替换,在替换的过程当中,在办公领域就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这些办公的软件如何在鸿蒙的操作系统上,能够让终端的用户正常使用起来,其实我们还有一些深度的思考,除了我们作为欧亚或者说协同运营办公的APP,在鸿蒙操作系统上去使用,其实还有我们一些办公制造业的软件,对于普通民众来讲,用iOS、Android或者是鸿蒙他是无所谓的,对我们来讲的话,包括我们一些国、央企及一些制造业,我们的软件如何在鸿蒙的系统上继续去延用、去工作,这个既是战术也是战略的一种思考。
我的思考还是要去借势和借机制,如果我们抓住国产化信创替代这个机会。那我们在服务器端,应该是有很大的突破,在终端(手机端、PC端),装机量应该还会持续地发展。对To C来讲,华为整体营销的一些手段或者说其他的一些手段,无论在终端的穿戴设备或者其他的一些物联网设备来讲,普及率应该会得到很好的一个提升。
关于未来,对于操作系统的话,一定是有载体的,我们目前来讲,很多的To C、To B,原来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指标,就是装机量,未来如果说我们整个普通民众或者办公来讲的话,它的载体发生变化的时候,那在终端上使用的量,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考核?可能现在我们还在想着鸿蒙在手机或者穿戴设备上去使用,对于后续来讲,我们使用的载体,比如电视机,可能原来的彩电就没有了,BB机也没有了,在未来的趋势当中,是不是手机也没有了?我们常见的一些办公设备或者说使用的设备,是不是也会发生新的载体变化?那我们操作系统的战略思考要思考到何种程度?这是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