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与族群撕裂
2020-04-19 03:36:50
  • 0
  • 0
  • 2

来源:西西弗评论 

文/老C

1、

在最近一个月,友谊的小船,经常说翻就翻。

朋友圈,微信群中,同学,同事,老友为各种政治话题吵翻了天。

今天在网上看到的一个段子:“当下网络上的主要矛盾,是支持方方还是反对方方的矛盾。”

方方日记是一个热点,挺方派,反方派,面红耳赤,恶语相向。

之前看到一个新闻,北大的沈阳校友群中,一个持反方态度的校友对方方激烈批评,与挺方派大吵特吵,出言不逊,最终,反方校友被开除出群。似乎一本日记,就在无意中撕裂了全民的价值观。

其实不仅仅是方方日记,在中美交恶,意识形态激烈斗争的今天,每一个话题,在网络上都引发了不同观点之间的激烈交锋。方方日记只是一个缩影。

2、

微信和微博这样的社交网络/媒体是观点斗争的主战场。

微博的斗争是大范围公开的,是大V之间的。围绕方方日记,方方本人和其他观点不同的大V,隔空论战。

微信上的斗争是小范围的,以朋友圈和微信群为主体。群里面经常为某个观点,不同立场吵的不可开交,其中又以同学群为主,而朋友圈中,也时不时看到割袍断义的声明,比如:“道不同不相为谋,朋友圈中支持(反对)方方的朋友,请自行拉黑”。

微博上的大V,微信群中的朋友同学,经常吵着吵着就带上火气。越吵越激烈,用词越来越难听。

这个也是人之常情。

百度上,用“你瞅啥”和“大打出手”做为关键词搜索,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新闻报道,比如

“当日凌晨0时50分许,张某的弟弟张某富酒后在民大附属中学附近马路边大声喧哗,程某酒后回家路过此处驻足观看。张某富上前质问程某:“你瞅啥?”程某回到:“瞅你咋地!”一来二去,两人最终拳脚相向。张某见局势无法控制随即报警。”

很多微博上,微信群中的掐架,本质上和“你瞅啥?”,“瞅你咋地!”并无太大区别。

意识形态方面的观点碰撞,不是简单的是还是不是。靠着几句话能改变他人数十年形成的价值观,根本不可能。如果两方都各执己见,吵架是必然的结果。

3、

社交网络和社交媒体,引发族群撕裂,这个在欧美国家表现的比中国严重的多。

互联网带来信息爆炸,让信息获取的成本几乎为零。社交媒体(微博,推特)和自媒体又让信息的生产者无限扩大。人们可以获取到的信息的量,远远大于人们能接受的量。

这个是人类几千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在现代印刷术出现之前,书籍的价值昂贵,每本书都是稀缺资源。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书籍价格虽然便宜,但每年能产生的数量也是有限的。

2018年,阅文集团的年报中披露,阅文平台上共有770万位作家和1120万部作品,报告期内,平台新增字数达到了443亿。而1993年,有一个研究论文写道,中国1949-1992年,总共出版了不到4万部长篇小说。1992年的年产量是2000部。2017年的一则新闻,说2016年,每年的长篇小说的产量是4000部左右。

互联网平台上内容生产者的碎片化,让社会的信息产量翻了百倍千倍。信息过剩,一方面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观点各种信息都可以获得,但另一方面也导致每个人都可以选择性的获取信息,获得自己所喜欢的信息。假如每个人都只选择自己喜欢看的消息,那么,每个人的世界都只是他们所希望看到的,而不是世界的全貌。

以这次疫情为例,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几千篇骂美国捧中国的帖子,也可以找到几千篇骂中国捧中国的帖子,想看什么,都随心意。

在美国,这个情况更加严重。互联网把社会撕裂后,传统媒体在观众的喜好也压力下也阵营明确,共和党,看FOX,民主党看纽约时报CNN。大家各取所需。

当观众/读者形成明确的倾向后,作者也不可避免的会迎合读者的倾向,也会趋向极端。美国的媒体日益FOX化,立场先行,根据立场剪裁事实,努力带节奏。客观中立早就忘到九霄云外了。

4、

所谓撕裂,在美国和中国同时存在。

然而,在中国和美国不同,在中国,这种撕裂,局限在线上,在网络上。而在美国,撕裂却是全方位的,从网络,到选举,再到身份认同。

而在中国,撕裂的背后,80-90%的人,还是有着根本共识。

老C我是很少在线下场合聊意识形态和政治问题,因为肯定会碰到不同观点,争论有伤和气。邓小平说“不争论”。本来就没必要争论。中国道路正确还是美国道路正确,再过10年再看呗。

最近一次闲聊,在场的大多数都是社会精英,很多人老婆孩子都在欧美,现在航班断绝,天各一方。很多人在疫情中生意损失巨大,牢骚满腹。很多人相信政府数据都是假的,中国死的人数肯定比美国多。美国确诊人多是因为检测做得好,中国人少是因为不检测。

基本就是网上看到的最挺美的人的观点。

如果争论中国到底死了多少人,争论方方日记,肯定吵的不欢而散。

但最后,我发现聊天的所有人其实有意识形态上的共识。这个共识就是“国家要稳定,要发展。”

这个共识是怎么形成的?是在讨论是否要屯米的问题时形成的。

大家都觉得没必要屯米。因为所有人都认为,以政府的社会运营能力,如果北京这样的城市,米都买不到,社会肯定彻底失控了,到时候屯米有啥用呢,那时候屯米不如买各种防身用品,去练练防身技能。

大家认为最坏的情况,最多就是肉涨价,基本粮食作物的供应肯定能保证。

大家都觉得苦归苦,郁闷归郁闷,都觉得还必须过下去。

不管悲观派还是乐观派都认为,政府一定要用一切方法保证社会稳定,经济上牺牲点,挣钱难点,公司做不下去,都是小事。如果社会不稳定,一切都完蛋。

牢骚归牢骚。但在场没有一个人真希望中国真的翻天覆地。都希望中国稳定,富强,往前走。大家发发牢骚,对政府这里不满那里不满,但谁都不会真的做任何让社会不稳定的事情。

在意识形态问题上,争辩的双方,其实都是中国人而不是异类,是国家共同的建设者而不是敌人。

我最早一篇写方方的文章是这样写的。

我现在仍是这个观点,虽然政治观点不同,但每一个在中国的人,大家的长期利益都是一致的,观点不同,也不应该是你死我活的敌人。

方方的日记在国外发表,事情的性质正在起变化。但现在,我还是善意的认为,方方只是被国外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她自己并没有恶意的想法。当然,以后还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

5、

在中国,网络上意识形态的撕裂,很少会在线下体现出来。微信群中吵归吵,很少真的能在线下面对面的场合因为意识形态问题吵起来。

意识形态的辩论,和日常现实生活,很少会相关联。

这个特别好。意识形态的分歧,最好不要和日常现实生活关联。

线下朋友聚会少聊意识形态话题,方方日记。聊聊工作,聊聊吃喝玩乐,其实更好。

但在欧美,这一点很难做到。

欧美民主社会,线上意识形态的冲突,通过党派,集会和选票作用到线下。以选票为中心的政治家会利用这种冲突为自己获利。

川普是一个极其聪明的民粹主义政治家,他非常了解他的粉丝是怎么想的。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拿到他死忠粉的选票。他也会用一切方法,煽动仇恨,来为自己获得选票。

在民粹和政治之间,西方世界是没有防火墙的。政治家的立场,永远会随选票而变化。

西方的精英,天天担心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们大可不必杞人忧天。中国在情绪和政治之间的防火墙,远比西方国家要高要厚。

他们真正需要担心的是,在疫情冲击下,西方的精英政治如何能抵挡住一波波的民粹主义浪潮。

意识形态问题,吵不明白。很难说服也不需要说服执拗者。

你有你的观点,我有的观点。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我有权表达我的观点,你也有权表达你的。

至于谁是对的,大家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