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为什么要支付9200万美元的和解金?
2021-03-05 00:11:32
  • 0
  • 0
  • 2

来源:安在微信公众号

撰稿 | 蓝河

编辑 | 图图

根据国外媒体最新报道,TikTok的母公司字节跳动已经同意支付9200万美元(约6亿元人民币)的和解金,以解决此前在美国因涉及侵犯隐私而收到的集体诉讼。

事情发起于去年4月,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几位用户指控TikTok通过AI换脸功能,获得了用户面部的几何特征数据,并进行了非法记录和共享。随后更多的用户也以类似的原由发起了指控,最终演变成了一起集体诉讼。

根据和解协议了解到,TikTok在本次集体诉讼中一共收到了21项指控,涉及了多类隐私侵犯,如应用程序渗入用户设备,提取大量个人信息,包括生物特征、性别、年龄等,以便于帮助自己定向广告和盈利。

不过,TikTok否认了这些指控,其律师表示:“虽然我们不同意这些说法,但与其进行漫长的诉讼,我们更愿意把精力集中于为TikTok社区打造一个安全、愉快的体验。”

因此,TikTok最终选择以支付9200万美元和解金的形式,为这场集体诉讼画上句号。

支付和解金就是“长跪不起”?

此消息一出,国内的抨击言论蜂拥而至,大抵遵循着三段论:这背后又是美帝的阴谋,美帝是世界上最大的强盗,软骨头又给美帝跪下了。

网友们的心情可以理解,毕竟有HW硬刚美帝强权在前,这个时候谁要是在和美帝的斗争中低了头,那必然要被扣上民族耻辱的帽子。更有聪明的网友义正言辞地呼吁,强烈要求国内法律对Twitter和Facebook采取相同的手段进行处罚。

停停停,先别着急喷,想要搞清楚TikTok到底该不该支付这笔和解金,这起诉讼到底是一场阴谋还是合法维权,我们就得好好了解一下什么是个人信息保护,什么是9200万美元支付的法律依据。

早在去年2月,Facebook就收到了来自伊利诺伊州的同样的指控,并最终支付了5.5亿美元的和解金才平息了这起诉讼。和TikTok此次诉讼相同的是,Facebook也同样收到了来自伊利诺伊州的指控。也就是说,伊利诺伊州的法律,相继让中美两大互联网巨头认了怂。

要知道,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每个州都有属于自己的法律。和其他州不同,伊利诺伊州有着全美几乎最严格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生物特征信息隐私法》。这部通过于2008年的法律,允许用户对那些未经同意收集消费者数据的公司发起诉讼,并寻求赔偿。

很多隐私倡导者称赞该法律是国家在数据商业化形势中最强有力的保护形式。因为此前几乎所有的个人信息相关的法律都在和巨头企业商业模式的冲突中被逐渐削弱,只有伊利诺伊州的《生物特征信息隐私法》坚持了下来。

因此在这样一个严格法律的熏陶下,整个伊利诺伊州的公民对于个隐私信息和生物特征都具有极为强烈的敏感度:既不会向任何一家越过法律红线收集用户数据的企业低头,伊利诺伊州也绝对不会放任这样的行为。这才有了TikTok此次收到的指控,以及9200万美元和解金的支付。

所以在这件事上,你可以说美国人太较真,就那么点隐私信息都能闹到法庭上,但却不得不承认无论是公民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还是地方法律对于公民个人信息起到的保护,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的。

工信部:对拒不接受整治的APP要坚决下架

相比较国外法律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严格以及公民自身所养成的“较真”意识,国内的消费者大多对于个人信息还抱有无所谓的态度,“隐私换取便利”显然不是无稽之谈。

值得高兴的是,近几年国内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明显有了觉醒的趋势,也出现了许多消费者因隐私信息受到侵犯而发起的法律诉讼案件。

比如在“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当中,郭先生就因为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强制将年卡系统升级为人脸识别入园,以违反正当必要原则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杭州野生动物世界退还1360块钱年卡费用,并删除办理年卡时提交的全部个人信息。

去年7月,首例涉新冠疫情侵犯公民隐私权纠纷案重庆宣判。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重庆某公司未经相关权威机构授权及原告当事人的同意,将含有一万多人个人信息的名单发布在其公众号并提供下载,致原告隐私严重泄露,情节恶劣,被判决向原告赵某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赔偿金1元。

而在今年的2月26日上午,符某以违法获取其亲友的个人信息(姓名、电话)为由,要求被告湖南某婚纱摄影公司删除相关信息,赔礼道歉,并索赔5万元。最终在法院调解下,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删除原告的电话号码、微信号等个人信息,当庭向原告符某赔礼道歉,并赔偿原告损失1.1万元。

很显然,在这些案件中,原告提出的赔偿都并不多,和9200万美元的和解金比起来简直连零头都算不上,如果按照部分网友的逻辑,这样的诉讼岂不是更加的“较真”?

然而,维护个人信息权益,保护个人信隐私信息,真的不是在“没事找事”。整个2020年,在工信部的APP侵权整治行动下,已经对52万款应用程序(APP)进行了技术检测工作,责令1571款违规APP进行整改,公开通报了500款,直接下架了120款整改不到位且拒不整改的APP。

而在今年3月1日国新办就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上,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表示,工信部将延续对手机APP的专项整治,在个人信息保护过程中,对拒不接受整治的APP要坚决下架。

肖亚庆指出,中国政府保护个人信息的态度是坚决的,法律是不断完善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我们要把行动坚持下去,一定会让大家不断有获得感。

国家近年来持续出台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约束各类App对于用户数据的过度收集,都是在不断加强对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但就是有这么一群人,选择性失明,不仅“自己无所谓还不让别人有所谓”,甚至对那些值得肯定和表扬的个人信息保护案例冷嘲热讽、恶意攻击。

到底谁才是真正的“长跪不起”,我想早已不言而喻。

写在最后

在规范企业APP和个人隐私保护方面,工信部连续两年开展了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并针对性的制定了《APP用户权益保护测评规范》、《APP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最小必要评估规范》,为企业的合法经营划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标准,也让用户个人隐私保护更有依靠。

这些都是从国家层面给予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依据,也体现了国家对于个人信息保护坚定的决心和态度。在全社会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浪潮下,我们应该忽略那些不和谐的声音,不要让那些在典型标杆执法案例下偷换概念甚至是挑起民族对立的言论成为主流,做真正个人信息的主人,勇敢地对一切违法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说“不”。

让法律成为斧正技术发展的灯塔,让意识成为保护个人信息权益的尺度。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