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的虚假名言:睡狮论
2020-10-13 11:52:46
  • 0
  • 0
  • 1

来源: 历史反黑小队    爱睡觉的小蜜蜂

“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一旦醒来,必将震惊世界。”这句拿破仑的名言曾广泛流传,尤其是在中小学生的“大国崛起”类作文中,然而,拿破仑真的说过这句话吗?中国的睡狮形象又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表明拿破仑曾有过中国是睡狮的说法,其实,最早用“睡狮”比喻中国的,正是中国人自己,即那位大名鼎鼎的梁启超。1899年,梁启超在流亡日本后所著的《自由书·动物谈》和《瓜分危言》中写道:

梁启超隐几而卧, 邻室有甲乙丙丁四人者, 咄咄为动物谈… …丁曰:“吾昔游伦敦博物院,有人制之怪物焉, 状若狮子, 然偃卧无生动气。或语余曰:子无轻视此物, 其内有机焉, 一拨捩之, 则张牙舞爪, 以搏以噬, 千人之力, 未之敌也。余询其名, 其人曰:英语谓之佛兰金仙, 昔支那公使曾侯纪泽, 译其名谓之睡狮, 又谓之先睡后醒之巨物。——《自由书·动物谈》

其故,“英人”皆坐未深知中国腐败之内情, 以为此庞大之睡狮终有撅起之一日也, 而不知其一挫再挫, 以至于今日。……曾惠敏(即曾纪泽)曾对英人大言曰中国先睡后醒之巨物也。故英人亦有佛兰金仙之喻。——《瓜分危言》

其中,“佛兰金仙”即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在小说中创造的人造人,今人又译为“佛兰肯斯坦”,平时酣卧无事,触碰到其机关时,则能跳跃杀人(有点厉害.jpg)。1898年《国闻报》刊载的一篇英文文章的译文中曾提到一位英国将军将中国比喻为“佛兰肯斯坦”,但是,看到下图之后,相信大家一定都和我一样充满疑问,它和睡狮到底哪里像了???

英文版《佛兰肯斯坦》扉页图

事实上,虽然在这两段文字中,梁启超将“睡狮”的发明归到晚清外交官曾纪泽身上,但曾纪泽虽有《中国先睡后醒论》的文章,文中却并未将中国与“睡狮”或名为“佛兰金仙”的怪物联系在一起,“中国=佛兰金仙=睡狮”的等式应是梁启超根据曾纪泽的文章和名为“佛兰金仙”的怪物进行联想,创造出来的。(在此我们不得不佩服一下梁大师的想象力)

曾国藩之子:晚清外交官曾纪泽

此后,“睡狮”一词逐渐在清末民初的知识界流行开来,许多知识分子的作品中都有关于“睡狮”的表述,1905年,更有《醒狮》杂志在东京创刊,而以“睡狮”喻中国的说法也就此流行开来,甚至还传到了日本。

《醒狮》杂志封面

既然“中国即睡狮”一说纯粹是中国人的发明,那么,为何人们会将其归到拿破仑的头上呢?

虽然“睡狮”在20世纪初广泛流行,但它的来源却众说纷纭。有人在梁启超的误导下认为其来源于曾纪泽,也有不少人认为其来自西方,甚至认为其是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或是德皇威廉的发明,而拿破仑的出场时间则不易锁定。

1915年,留学美国的胡适在为他的诗作《睡美人歌》做的补记中称“拿破仑大帝尝以睡狮譬中国,谓睡狮醒时,世界应为震悚。百年以来,世人争道斯语,至今未衰。”这或许是迄今见到的最早的拿破仑版的睡狮论。不过,其中的“世人”应是仅限于当时留美的中国留学生,因为当时拿破仑版的睡狮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西方,都没有很大市场。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也一直沉寂。

胡适诗集:《睡美人之歌》

20世纪80年代,拿破仑版睡狮论才广受欢迎,这要归功于80年代末中央电视台的著名电视纪录片《River Elegy》。其中第一集的解说词中讲到“一个曾经使马可波罗惊叹不已的东方大国,一个让欧洲君主们惊恐地虚构出‘黄祸论’的庞大民族,也曾经令盖世无双的拿破仑警告西方不要去惊醒的一头睡狮,为什么会在近代落到任人宰割的境地呢?”随着它的播出和所引起的广泛争论,拿破仑版的睡狮论逐渐成为全民共识,到90年代,有关拿破仑把中国比作睡狮的文字已经随处可见,并成功为中小学生的作文写作提供了一点素材,也算是做了一点微小,哦不太微小的贡献。(我们大概还要感谢胡适先生)

拿破仑睡狮论的来龙去脉已经厘清,但我们还需要思考,为什么在梁启超之后,将中国比作“睡狮”的说法会迅速流行开来?为什么人们会热衷于为这一比喻寻找一位西方的代言人?这其中蕴含了怎样的民族情绪?今天的我们,又需要怎样看待这样的比喻?

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作者菌也没有预设的答案,各位看官有什么想法的话,欢迎在后台留言和作者菌讨论哦。

参考文献

石川祯浩:《晚清“睡狮”形象探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施爱东:《拿破仑睡狮论:一则层累造成的民族寓言》,《民族艺术》2010年第3期。

(法)佩尔菲特著,王国卿等译:《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

(澳)费约翰著,李恭忠译:《唤醒中国:国民革命中的政治、文化与阶级》,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